曾仕强:为什么要畏圣人之言?这是最关乎你祸福的答案……

2024-09-07 12:52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存储网页

2018年9月28日,是先哲孔子第2569个诞辰记念日。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齐聚曲阜孔庙,隆重举行公祭孔子大典。

圣人虽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谆谆教诲,犹如发生在昨天,清晰响亮,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让我们深受启发。

而2500多年前的《论语》,正是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人生智慧宝典,可谓字字珠玑,璀璨夺目,为我们指明了为人处事的各个方向。虽历经千年,依然经得起考验。

今天,我们就从《论语》中节选几段,以此纪念至圣先师孔子,也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智慧启示。

01 人分三等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

孔子说:「中等资质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

孔子把人区分为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三种。不是人格上的不平等,而是天生资质的不相同。

但是,孔子把中人和中人以上的资质,都当做中人看待,用意在提醒大家,最好把自己当做中人,不要将自己视为中人以上的人,以免自大自满而阻止了成长。因为孔子认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一旦自己认定是上人,岂不是和下愚一样,不可能再成长了吗?

中人可以接受诱导而成为上人,所以高深的道理,对中人十分有用,只要听明白了,又能尽力实践,当然很有助益。中人以下,属于不容易改变的下愚,高深的道理,根本听不懂,因此不必多费口舌,白白浪费时光。

此篇总结:用心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力求做到适人、适事、适时,又适地。

重点启示

✦以中人自居,将自己看做尚有成长空间的人。对于高深的道理,必须用心学习,务求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自我提升。

✦依据年龄、生长背景和生活体验,推测对方的程度,给予不同的教材,才是因材施教的主要原则。

✦说话时最好因人而异,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活用,并不是不诚实的表现。

02 仁者,人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者?何莫由斯道也?」——雍也篇

孔子说:「谁能出外不经过门户呢?为什么有人不依人生的道理做人呢?」

出入有门户,指示我们正当的途径。凡是不经由门户出入的人,必然引起大家的怀疑,是不是小偷?或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正在发生?

做人也是一样,有正当的道理。凡是不按正当道理做人,必然是不正当的人,后果如何,当然可想而知。

此篇总结:把人做好,再用来好好做事,不要舍本逐末。

重点启示

✦仁就是做人的正当道理,把仁爱的精神发扬出来,是一切人应尽的本分。人人有这样的自觉,就会走上正道。

✦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合理的同情心,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共同目标。可惜大部分的人,目标都偏离了,学不好。

✦用学问和道德来调节自己的七情六欲,便是做人的道理。人人都学得会,完全决定于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决心。

03 君子的内涵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内在的实质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像个粗鄙的野人;如果外在的文采多过内在的实质,就会显得浮夸虚假。实质和文采调合适当,便成为君子。」

一个人的内在和外表,都十分重要。前者指学问、道德,后者即口才、仪态。学问好,道德修养高尚,却拙于言辞,表达能力欠佳,态度也不好,给人呆板、粗野的印象,并不良好。

反过来,口才好,仪表也堂堂,却是缺乏内容,品德也不好,给人的印象,还不是浮夸、虚假?只有内外兼修,双方面配合良好,才算是君子。

此篇总结:信息发达时代,应学会慎选信息。自己也要特别小心,不要道听途说,便信以为真。或不经求证,便任意传播。

重点启示

✦忠厚老实,却不知礼节。常常闹笑话,被人讥笑为乡下佬,是不是很失礼?口若悬河,却空洞无内容,徒然浪费大***贵的时间,是不是令人厌恶呢?

✦实至名归,表里一致,才是名实相符的君子。文质彬彬的意思,是内在和外表配合得很恰当,值得大家努力,做好自我调整。

✦现代社会,到处可见这样的人,他们口若悬河,貌似口才良好,实则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甚至于宣扬一些毫无依据的东西,错得离谱,还自以为是,必须提高警觉,用心筛选资讯才好。

04 “直”的功夫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篇

孔子说:「人生来都是正直的,后来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是侥幸,才能免于祸害。」

人与人相处,最要紧的,莫过于诚信,彼此互相信任。诚信的先决条件,是正直。大家都实实在在,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彼此互信,社会自然和谐。

问题是什么叫做「直」?孔子在子路篇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直,值得我们深思。

直的学问很深,直的功夫并不容易,千万不要凭字面来认识直,才不致由于自己的粗浅而受害。

此篇总结:不但自己要圆通,也应该仔细分辨别人的言行,究竟是圆滑,还是圆通。

重点启示

✦一般人认为自己很正直,而别人不正直。务请冷静想一想,果真如此?还是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标准不一致,所产生的偏差?

✦实际上,我们重视内方外圆,内心诚实、正直,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却一定要圆通。我们看到自己的内心,却只能看到别人的行为、态度。换句话说,只看到自己的直,看不见别人的直,才有这样的误解。

✦别人的圆,我们可以解释为圆滑,也可以解释为圆通。可惜大多数人,两者分不清楚。以致所见到的,都列为圆滑,这才苦了自己,也误解了别人。

《论语•季氏篇》有一句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我年轻的时候读到这句话,“畏天命”,我没有什么疑问,老天在我们中国人心里头总是很值得敬畏的。“畏大人”,也没有什么疑问,因为我们从小对大人就有点畏惧。

可是,对于第三句话“畏圣人之言”,我就有些不以为然:圣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非要敬畏他所讲的话不可?当时我很年轻,没有去仔细想这句话。

后来,我慢慢了解了,天垂象,见吉凶。而天所垂之象,只有圣人才看得懂,所以要畏惧其言。因为那是天言,如果不听,就是犯天颜,遭受恶果,也只能自作自受。

圣人,有高度的警觉性,深刻的观察力,缜密的领悟力。一看这个象,就会想到很多事情,甚至知道未来的变化,这就不是我们一般老百姓所能够做到的。

孔子是述天不作的,他只是老老实实地把天所垂之象引申、推广,他没有任何自己的创作。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承认这一点,认为《论语》明明就是孔子所作。

其实,《论语》正是孔子为老天代言的范本。如果孔子自己有所创造,他早就被后人超越了。

所以,现在再读《论语》,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要畏圣人之言,不要随便更改创作,因为那是天言,一点都不可以掉以轻心,直接关系你为人处世是福还是祸,是吉还是凶。

我们中华民族的学问是自上而下的,古代圣贤已经把现在以及未来的事情都讲清楚了,我们只需要以此为典范,认真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可以了。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学善悟,身体力行儒家典籍带给我们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正所谓:宫墙数仞,不得其门终外望;砥平直矢,能由是路即中行。

2016年10月,由我们敬爱的曾教授发起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暨全球华人敬天祈福大典于泰山天地广场圆满礼成。

2018年10月13日,第三届敬天祈福大典将于泰安如期举行。由于活动的公益性质,三届大典所需经费物品均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而来。2018,我们同样急需您的支持!

当下就是力量,助力2018敬天祈福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