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指的是什么呢?
五行学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相信小伙伴们都听说过,甚至都有自己的理解。"五行"的"行"字怎么去理解?西汉董仲舒曰:"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东汉末年又有经学大师郑玄解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大概可以理解为:天地之气本是一体,分为阴阳二气之后二气运行流转,于是有了四季五行。
行字即可理解为行走、运行之意。气的五种运行状态及其变化即为五行。总之阴阳五行可以说是古人们对天地运行变化的抽象总结。古代的中国作为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人们自然会对天时或者说四季运转极为敏感。俗语所说的:靠天吃饭,不敏感是不行的。
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总结出五行的。五行之始于"木",一年之计则在于春。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种子生根发芽,植物的根系向下往四周蔓延,枝和叶则向上往四周延伸。这种向四周扩散的运动状态或者说由内向外的变化,古人认为正是春的气的运行状况。由木代表着称为木行。
春季逐渐过渡到夏季,古人认为夏季植物茂盛,生长蓬勃向上。这种气的上升趋势就像火苗一样,故而夏季是火气,是火行。秋季正好与春季相反,万物开始凋零,呈现一派肃杀之气。气开始内敛,植物枝叶营养回流,凝结出果实和种子。这种气的内敛变化古人以金象征,所以秋为金行。冬季白雪皑皑,生机尽沉。古人认为这是气的下降变化,与水往低处流一样,冬季为水行,为五行之终也。
木和火属阳,金和水属阴。古人认为阴阳变化有个平衡过渡,兼蓄万物的土地便代表着这种平衡。于是土便作为了五行之一,代表天地之气变化中的平衡过渡。最终五行便总结出来了。木代表春天;火代表夏天;土代表从阳到阴的平衡过渡。金代表秋天;水代表冬天。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便是一年四季轮回,天地之中气的变化情况。
五行与方位的关系为:木在东,火在南,土在中,金在西。水则在北。因为我们处在北半球,中国地理环境相对来说南方炎热,北方寒冷,所以火行位于南方,水行位于北方,加上东边靠海,西边荒漠,所以有木行位于东方,金行位于西方一说也并不难理解了。
总之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加上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于是有了四季轮回变化,这便是五行学说的物理客观实在。古人因时代限制无法追溯,但是能通过哲思去抽象总结。
五行学说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古人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等观念,认为天地运行的规律与人是一致的,这隐约便能窥见中医的思想。总之古代传统文化思想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难免有错漏。欢迎大家讨论。
更新于:2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