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成长环境,为什么有的孩子样样行,有的孩子样样不行?
人跟人之间,有很多差异。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反应速度等基因上直接带来的差异我们就不说了。单纯说要学习和要学习,这个态度里面就会分三六九等,甚至千差万别了。
同样是要,怎么个要法?有句老话讲,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医不叩门,师不顺路。
要学什么,是像刘备一样沐浴焚香,三顾茅庐?或者像杨时一样,程门立雪?这两个典故我们都学过。你们觉得,刘备为什么要这么做?杨时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不是都是认为,不这么做不行,求不到真经?诸葛亮在睡午觉,刘备把他叫起来不礼貌,万一得罪了诸葛亮,岂不是坏了自己的事儿。程颐当天也是在打坐,杨时叫他显得不礼貌,可是不叫,外面忽然下起了鹅毛大雪,他左右为难。彼时不叫此时叫,天晴不叫下雪了就叫,更显得自己刚才的礼貌是虚伪,于是不得已,只好站在雪地里硬等。
为什么很多人会这么想?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向外求,把真经当大力丸了,以为谁吃了都一样的功效。实际上的真经,它起不起疗效,要看你自己能不能吸收,能吸收多少。而提升这个吸收率,是需要向内求的。
也就是说,学生的态度,决定了老师的教学是否成功,也决定了学生自己的吸收效果。
在这一点上,无论刘备,还是杨时,都是明白人。刘备当时是左将军,杨时求教的时候,已经中过进士了,有才华,有名望,人称龟山先生。这两个人都是成功过的,他们非常清楚:即便老师根本不在乎你的诚意,你有没有诚意他都教。但是,当你没有诚意的时候,你的学习效果,你的吸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以至于无。
这一点,这个细节,是很多没有成功过的人,所不能明白的,这就是教育资源的作用。没有成功过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就停留在是不是尊重这个老师一点,人家就尽心一点,我不尊重,就触怒了对方。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了。
师不顺路,不是这个师父拿架子,而是说,这么顺着你、由着你,你本人没有正心正念,你是吸收不到什么的。
西游记里面佛祖让唐僧历时十四年,踏遍万水千山去取经,其实传他有字经也好,无字经也罢,他都已经升华了。你能走完十万八千里,你能度过九九八十一难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把你教成了。
教育成果到底有没有,很受学生的态度影响。你去看金庸小说里面,郭靖的师父很优秀,杨康的师父也很优秀,单纯论天资,杨康还在郭靖之上,论努力,杨康也不见得不勤奋。
但是,杨康只是把师父当师傅,当字典,当工具,他的心不诚,反过来也影响了他自己的学习效果。郭靖是有点傻,但是他心够诚,他是正心正念,全身心投入的去学习,那学习效果就是有奇效。
这就是结果了吗?不是!在正心、正念的这群人里面,还会进一步区分。
一种人就是单纯的听话,服从性强,或者说是盲从性强。这种人可能也没有什么主观想法,为什么要尊重老师呢?因为习惯了。他只是习惯于服从,听指挥,他只是觉得自己如果不尊重老师,有特立独行的想法,显得很另类,或者会得罪人。这是一类人,你表面看起来,他的学习态度也很端正的。
还有一类人,就是已经明白了,深刻领会到了,我之所以要尊重老师,不是为了讨好谁,是为了正心,正念。正我自己的心,正我自己的念。
刘备沐浴更衣,斋戒三天,不是做给诸葛亮看的,他又不能发朋友圈,诸葛亮也看不到。他那么做,就是为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他在给自己正心,正念,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学习。
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如果你天资是顶好的,记忆力,理解力,反应速度,都是出类拔萃的。环境也是顶好的,想要遇到有水平的人,都是可以遇到的。你的学习态度也是好的,俗称你肯要。那么接下来的差别就在这上面。
有些人只是听话,服从性强带来的尊师重道,俗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人是后者,他知道这么做,才会真的有成效。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平慢慢就拉开了。
好比他吃一个馒头,你也吃一个馒头,他吸收100%,你只能吸收10%。同样是一度电,LED能发的光,是白炽灯的几十倍。而这个东西,你从外面看是看不出来的。
再优秀的人,也是一个脑袋,俩胳膊,三头六臂的那是哪吒。但是内里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看不见的,他精神体里面的那些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的精神体,浩瀚,深邃,无边无际。有的人的精神体,你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只是简单的欲望组合。这个差别比三叶虫和爱因斯坦的距离都大,那你总不会指望学习效果、吸收效果,是一样的吧?
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小学同班同学、中学同班同学、大学同班同学,时至今日,有很多人做出了成绩、取得了成就,也有很多人潦倒、穷困、一无所获。而这些人,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说到底,人跟人之间,内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学校只能用张卷子,简单的考考表象,分个班。而到底锻造成啥样,学校不知道,也没法知道,甚至家长也无法知道。
所以,日后进入社会,有些人天天被生活毒打,而有些人做足了准备,一遇风云便化龙!
更新于:14天前